監督曝光
大武口:公布第一批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專項整治成果
今年,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紀委監委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會同各專項整治責任單位,緊盯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加強統籌協調,強化部門聯動,持續發力整治?,F將第一批專項整治成果公布如下:
審批服務執法領域。建成大武口區網上辦事大廳,錄入信息9萬多條,涵蓋政務服務事項791項,實現大武口區100%事項可在網上查詢辦事指南和網上咨詢,87%的事項可不見面辦理。今年,大武口區網上辦事大廳累計辦件28萬余件,已成為群眾“永不打烊的服務站”。從橫向、縱向“兩個維度”發力,建成“‘互聯網+網格’社會綜合治理平臺”。平臺共涉及11個街道(鎮)、61個社區(村),橫向鏈接16個區級部門數據。進行全要素網格化社會治理創新探索,將大武口區城區劃分為274個網格,農村以村組為單位劃分為43個網格。整合12345平臺、圖控工程視頻監控平臺及大武口區直各部門200余萬條數據資源,對轄區1008平方公里的“人、房、物、事、組織”開展精細化管理,解決了信息不對等及基層治理中信息孤島等問題,實現了智慧聯動。實施“四減一提升”,全區786個事項辦理材料減少328個,減少率15.95%;辦理時限減少6469個工作日,減少率54.7%;辦理環節減少402個,流程減少率20.48%;下放街道(鎮)民生服務中心辦理30項,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在政務大廳設置“通辦式”窗口,無差別受理143項審批服務事項,代辦17個業務部門218項政務服務事項,解決了企業群眾辦事多窗口排隊等候、多頭跑路、多頭遞交材料、多頭蓋章等痛點堵點問題,真正實現“一窗通辦”。
農業農村領域。壓實“領導干部+責任單位”工作責任,每個移民村(社區)安排2名區級包抓領導、1個責任單位進行包抓幫扶,確保鄉村振興工作責任落實到位。按照“月報告、月調度”工作要求,準確分析監測戶易致貧返貧原因、收入變化等,堅持事前預防與事后幫扶相結合,事前抓好監測,根據監測對象風險類別、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跟進幫扶,指定幫扶單位13個,幫扶責任人60個,扎實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加大銜接資金投入力度,結合資金使用指標及大武口區實際,嚴格按照“村申報、鎮審核、區審定”程序,確定實施項目14個,目前已開工項目12個。創新移民安置區產業發展平臺,大力推動產業富民,強化品牌效應,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建立“農戶+合作社+超市”模式,加快推進農產品直入市場,縮短中間環節,提升農戶盈利空間。全力做好“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創新服務”三位一體幫扶機制,多元化促進移民群眾就業增收。舉辦招聘會9場次,幫扶466名城鄉勞動力入企就業;職業技能培訓4期191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萬元,17家創業企業入駐星海鎮家庭服務創業孵化站;培訓54名勞務經紀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142人次,獲得工資性收入1034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99%和203%。
教育領域。制定印發《大武口區推進義務教育質量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與陜西師范大學合作,對大武口區100名“三名”培養對象進行為期三年的培訓;通過“拔尖子”,培養一批區域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建立區域人才庫;對新招聘教師以崗前培訓形式進行為期7至10天的培訓,將教師隊伍強基培優落實在工作實際中,不斷彰顯工作成效。把“五項管理”專項督導作為2022年責任督學首要任務進行部署實施,每月開展專項督導,對13家學科類培訓機構和21家注銷機構開展拉網式督查,確保停課停學。對40家剝離學科轉非學科培訓的機構和部分重點監控的藝術類機構開展督查,確保非學科培訓機構不從事學科培訓。將市第九中學、市十六小學列入2022年改擴建工程項目進行擴容建設。為19個中小學更換未達標課桌椅7713套,共51.21萬元。為10所中小學更換計算機教室設備,統一購置780臺計算機,共390萬元。進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硬件設施,采購多媒體智慧黑板39塊。(大武口區紀委監委)